all on 4 37萬-all on 4 30萬十年保固

傳統全口植牙手術,得植入12至16顆人工牙根,且為降低患者疼痛感,需分多次進行手術,若遇上牙槽骨萎縮嚴重的患者,則另外進行多次植骨手術,不僅治療時間長達一年半以上,費用也提高,術後美觀較不理想;但若能改採以all on 4 37萬全口快速植牙,不僅能減少患者手術次數,且只需較少的植體,有效減少患者手術傷口和經濟負擔,透過此手術,假牙製作較容易達到美觀程度。

採All-on-4全口快速植牙 成功率超過99%

all on 4 30萬十年保固,設計的植體較傳統植體稍長,以長度取代數量所需,相對能立即受力,1至14天就能完成假牙製作,從102年10月第一例至去年8月,已成功完成超過200顎,1000顆以上之快速植牙植體,成功率超過99%。

缺牙的病人通常「狀況牙」也較多,只要是無法治療的蛀牙或牙周病牙都要先拔除,以免日後病情擴散到植牙。骨質差的病人,齒槽骨流失太多,植入人工牙根後將缺少穩固基礎,需要事先補骨強化。

至於咬合過度凌亂的人,因植牙受力不均,壽命易縮短,最好先進行全口矯正,均衡分散咬合力道。牙齦牙肉萎縮嚴重的人必須先補牙肉,以使日後補骨以及人工牙根植入後的傷口癒合良好,奠定植牙的穩固基礎。

牙周病患新選擇 All-on-4全口快速植牙

臨床上,一名個案,因上下顎嚴重的牙周病,導致右上後牙區齒槽骨嚴重萎縮,造成多顆缺牙問題,所幸經由牙科團隊合作,順利完成上顎6顆、下顎4顆的All-on-4全口快速植牙;考量顴骨植體風險和併發症較高的晴望下,因此右上區域的植體採用貫穿上顎竇的方式,使雙邊皮質骨固定,同時將鼻竇抬高補骨,順利完成手術,省去原本得耗時完成的手術,提供給患者新的選擇。

拔牙、補骨、全口矯正、補牙齦都是需費多時的程序,一絲不苟的完成往往要等待半年以上,缺牙、狀況牙或拔除牙多的病人,要一顆一顆做人工植牙,不僅緩不濟急,也不符合經濟效益。這時,新式的ALL ON 4快速植牙就是理想選擇。

All-on-4一日重建,基本上就是早上植牙、中午印模、下午試戴假牙,到了晚上就可以安裝臨床假牙,即可恢復咀嚼功能,且全程利用舒眠植牙技術,對民眾傷害最少、時間最快,等待6個月後,就能製作正式假牙。

不同於一般人工植牙使用垂直式植體,ALL ON 4快速植牙採用傾斜式植體,所需牙骨量較少,特別適合骨質流失嚴重的病人使用。全口無牙或拔牙數量超過10到12顆的病人,只需從上、下顎黃金三角,也就是一般人牙骨量最高的區域中選擇4支牙根強化補骨,就能安裝整付固定式假牙,不需每支牙根都補骨,節省費用也縮短等待補骨癒合的時間。

分類: All-on-4 | 發佈留言

桃園大溪植牙3.5萬-十年保固

所謂的All-on-4就是利用四支植牙體,其中兩支以直立方式種入牙槽骨內、左右兩支以特定斜角度植入來支撐全口固定假牙。許多民眾都會擔心傾斜放入的植牙體是否會斷裂?其實,All-on-4有一定的模式來植牙,臨床上都會特別注意角度問題,因此安全無虞。

All–on-4是否能適用所有缺牙患者呢?以病例中的少婦為例,病患仍有少數幾顆搖晃的「末期牙齒」,若是使用傳統植牙,從拔牙、補骨到植牙,勢必曠日廢時,桃園大溪植牙3.5萬All-on-4的原則就是將植體避開有牙區植入,4為人周知的優點即是「少骨、快美」,只需要少少四支的植牙體、不需補骨、手術時間快、美化;因此,幾乎沒有人是被All-on-4排除在外的。

「缺牙」可不是老人專利,嚴重的牙周病、蛀牙、合併磨牙症與看牙恐懼症都是缺牙的主因,根據統計,12-64歲的國人中,只有56.5%的人有28顆完整牙,每個人平均缺牙3.5顆,可說是缺牙年輕化,就像病例中的少婦一樣,不僅不能享用美食,剩下的人生也變色了。

有些人看起來討人喜愛、有些人看起來卻難以親近,原因出在「牙齒的微笑曲線」!所謂的微笑曲線就是笑起來時上排牙齒要與下嘴唇要協調,像是微笑嘴型的曲線;若是曲線是反向的,看起來兇悍,當然有距離感,而直線則會略為呆板。

植牙術前應注意的事項可分為「全身性」與「口腔內」。根據病患是否有全身性的疾病判斷手術是否可執行等細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而關於口腔內的注意事項,就要知道缺牙病灶為何,將其去除,像是牙周病,醫師會先請病患穩定病情,才進行植牙;而若像是磨牙等無法根治之問題,就可客製化咬合板,讓植牙者在睡眠時使用,避免磨牙問題傷害植牙體。

分類: All-on-4 | 發佈留言

All-on-6重建咀嚼力

缺牙不僅有外觀問題,更會導致牙齦萎縮;咀嚼能力差也會造成腸胃道出狀況,影響營養吸收,甚至研究發現可能與失智症發生大有關係。

因為植牙鬆動再次就醫,醫師發現他有骨質缺損及感染問題,植牙搖晃不堪使用,因此改以All-on-6全口速定植牙治療。

傳統植牙需要事先進行4至8個月的補骨療程後,植入人工牙根靜待4至6個月才能裝上人工牙;All-on-6則是利用四支植體,在經過特殊設計的角度,避開骨質缺損的地方,植入在不用補骨之處,在植入人工牙根後,短短的12小時內,就能裝上一組臨時假牙。

不需補骨 短短1天就能正常咀嚼
完成全口重建後就能正常咀嚼,等植體與牙床癒合後,再換上永久固定式假牙即可完成療程,適用族群包括全口無牙、少牙、嚴重牙周病,甚至是常年使用活動假牙,想要轉成固定假牙的患者。

All-on-6 恢復良好的咀嚼力,不用再剪碎食物,也可以開心享用排骨、炸雞。醫師提醒,All-on-6配戴臨時假牙重建咀嚼力期間,應避免啃咬過度堅硬食物,換上永久固定假牙後,也要當作自然牙一樣做好清潔工作。

些病人害怕耽誤醫生時間或過於害羞,不好意思多做詢問。台北一家牙科診所看見病人的需求,舉辦植牙諮詢日,為病人做一對一牙齒重建諮詢。而植牙方式種類眾多,視缺牙情況,從一顆、兩顆到全口無牙重建,都有不同的診治方式。

如果是單顆植牙,會把人工牙根放在缺牙的牙齦裡作為牙齒支柱,再接上牙齒。而全口缺牙的病患,一般的活動假牙如果戴會不舒服、不合適、會動搖,可以考慮在局部位置放置幾顆人工牙根,增加活動牙齒的固定度,對病人的舒適度及穩定度也會有所提升。

傳統植牙耗時長 全口重建新概念

全口重建如果用植牙進行,慢則1年半,久的要耗時2年半到3年。從打骨頭、地基、補骨粉,到重建、適應,整個做完都要2年多。而All-on-6是個比較新的概念,把植牙的植體位子打在比較重要的地方,像蓋房子把6根支柱都先打牢,用較少成本及時間,在最有效率的情況下給病人CP值最高的治療。

分類: ALL-ON-6 | 發佈留言

All-on-6全口快速植牙

牙周病導致齒槽骨嚴重萎縮等問題,造成全口無牙,這時可採以All-on-6全口快速植牙的手術,可不需補骨下,快速裝上穩定的固定式假牙。

All-on-6全口快速植牙 減少患者手術傷口

傳統全口植牙手術,得植入12至16顆人工牙根,且為降低患者疼痛感,需分多次進行手術,若遇上牙槽骨萎縮嚴重的患者,則另外進行多次植骨手術,不僅治療時間長達一年半以上,費用也提高,術後美觀較不理想;但若能改採以All-on-6全口快速植牙,不僅能減少患者手術次數,且只需較少的植體,有效減少患者手術傷口和經濟負擔,透過此手術,假牙製作較容易達到美觀程度。

採All-on-6全口快速植牙 成功率超過99%

All-on-6全口快速植牙,設計的植體較傳統植體稍長,以長度取代數量所需,相對能立即受力,1至14天就能完成假牙製作,從102年10月第一例至去年8月,已成功完成超過200顎,1000顆以上之快速植牙植體,成功率超過99%;根據發明者Paulo Malo教授的臨床研究發現,十年植牙存活率可高達95%。

牙周病患新選擇 All-on-6全口快速植牙

臨床上,一名個案,因上下顎嚴重的牙周病,導致右上後牙區齒槽骨嚴重萎縮,造成多顆缺牙問題,所幸經由牙科團隊合作,順利完成上顎6顆、下顎6顆的All-on-6全口快速植牙;考量顴骨植體風險和併發症較高的晴望下,因此右上區域的植體採用貫穿上顎竇的方式,使雙邊皮質骨固定,同時將鼻竇抬高補骨,順利完成手術,省去原本得耗時完成的手術,提供給患者新的選擇。

分類: ALL-ON-6 | 發佈留言

缺牙擔心植牙後遺症?

許多患者對於植牙有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但其實植牙成功率高,且與其他外科手術相比,即使不慎失敗,也不會造成任何生命危險。

心臟病控制良好 仍可接受植牙手術

臨床上,就曾有心臟病患擔心,若心血管疾病未能穩定控制,加上植牙過程產生突發狀況,恐衍生其他問題。其實只要控制良好的心臟病患者,仍可接受植牙,但要做植牙手術時,得先暫停部分用藥,避免因服藥緣故,影響止血效果,通常建議在手術前停藥約五到七天,手術後滲血狀況復原得差不多便可復用。

一日植牙不是夢 冷銲技術能解決

沈瑞文醫師提及,即使因緊急狀況得即時植牙,也可透過「冷銲」方式解決困擾,通常植完牙後,立刻裝上假牙的作法,就稱為「立即負載」,但因風險較高,這幾年許多文獻指出,若能將每個植體「約束」在一起,便可以提高負載,其中又以「銲接」效果最佳,加上全口無牙患者比例較少,也因此將持續研究如何透過冷銲技術,應用於少顆牙齒植牙上面,解決患者困擾。

人工植牙成功率達95% 3原因恐造成失敗

人工植牙在臨床應用上已有數十年歷史。近年來因醫學在材料及臨床應用研究上的進步,發展出成功率高(可達95%以上)之種植系統。但臨床上仍不時出現植牙的各種後遺症或失敗的案例,常見如下齒槽神經損傷或掉入鼻竇等,或是因植牙位置不恰當而造成後續義齒製作困難,為減少這些問題的產生後續也有許多植牙輔助系統的產生,例如手術導板或是數位導航系統。

植牙導航系統 植牙病人安全再提升

這對植牙區條件不理想或是多顆缺牙欲重建之病人是個極佳選擇,利用電腦斷層給予的資訊來規劃理想的植牙定位,術中病人必須配戴定位板即可利用導航裝置將植牙種植至規劃的位置,大幅提高手術的準確率及正確性,也可避免困難案例可能的失誤。

分類: 植牙後遺症 | 發佈留言

All-on-4全口速定植牙最快一天搞定

活動式假牙咀嚼力恢復有限 植牙治療時間長、費用高
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世界人口有6%~10%傳統的治療方式就是裝戴活動式假牙,但只能恢復有限的咀嚼力。當齒槽骨萎縮後,密合度就不佳,進食及說話時會使假牙移動,常會造成牙齦疼痛、咀嚼困難,影響發音或無法使人從容自在的談笑風生、也無法品嚐食物的風味。

植牙技術問世後,對於單顆、多顆或全口缺牙的重建已是廣為人知,且能安全又有效改善生活品質的治療方式,但若是要重建舊式的「全口固定式」之植體假牙,單顎需至少6~8支植體,還需多次補骨手術,治療時間可能需要1~3年,費用也相對提高。

全口速定固定假牙 穩定度高、最快當日能裝假牙
而新式All-on-4R全口速定固定假牙,治療的概念是以四支植體支撐全頷固定牙橋來取代活動假牙。陳惠鈴主任指出,其能確保牙橋在骨骼中更穩定,減少補骨手術的風險,在植體有相當程度初期穩定性之狀態下,可在手術後當天或當週裝置臨時假牙,待癒合後,4~5個月就能完成最終牙橋。

分類: All-on-4 | 發佈留言

植牙前討論評估確保植牙成功率

植牙前須確保齒槽骨健康 以利植牙後耐用度
植牙的確能使病患擁有接近真牙的外觀,且同樣具有咀嚼與吞嚥功能,比起傳統做牙橋,需把缺齒處旁邊兩顆牙齒磨小當橋墩,以製作一排牙套戴上,但若這兩顆牙齒是健康的就等於被白白犧牲。植牙前須確保齒槽骨夠健康穩固,才能確保植牙後的耐用度,也因此若為缺牙很久或是本身有牙周病的病人,因骨頭持續流失,這時就得先進行補骨手術,才適合放入植體。

植牙手術費時 療程需花近一年
此外,植牙手術也須精準的鑽洞、磨骨、依骨頭現狀調整植入的位置。若各步驟沒有確實掌握,就可能影響上面假牙的製作,甚至傷害到下顎神經。其實,植牙屬於費時療程,若病患牙齒骨頭條件好,通常植入植體後等約四至六個月讓骨頭自己生長,使植體和骨頭緊密接合,最後再做上面的假牙,整個療程時間就可能接近一年,但若患者牙齒骨頭條件差,就可能再拉長療程。

醫病攜手合作 確保植牙達最佳成果
尤其許多患者若未與醫師妥善溝通,就可能衍生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接受植牙前應與醫師討論,確認植牙是否是最適合自己的狀況,決定治療選項後,再根據牙齒條件給予所需治療時間與費用並在雙方同意下簽署合約,確保醫病攜手合作下,才能達到最佳成果;尤其病患也須責任妥善控制自身糖尿病或戒除抽菸等習慣,才能真正有效提升植牙成功率。

全身性疾病要先控制  避免磨牙咬筆習慣

除了骨頭條件不夠,病人植牙前若評估有下列狀況,也不適合做植牙:一是沒有完善控制的全身性疾病病人,比如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不佳、有嚴重骨質疏鬆症,這類病人應該由原本的專科醫師先診治評估,把疾病控制穩定才做植牙手術。另一則是有夜間磨牙習慣,或是習慣咬筆的不良口腔習性,因為咬合力太大,如果不改掉這樣的習慣,也會影響植牙的成功率。

術前全面評估與診斷  提升植牙成功率

這些條件都會影響植牙的成功率,因此找經驗豐富的牙醫師,術前充分討論以及進行全面的評估和診斷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讓醫師了解身體有哪些疾病、正在使用哪些藥物,比如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治療骨質疏鬆的病人,可能導致罕見卻極嚴重顎骨壞死的不良反應,若需進行牙科侵入式手術,應先告知醫師,來評估是否適合植牙。

接下來醫師還會評估牙齒骨頭的缺損狀況,判斷如何進行手術。植牙手術要很精準的鑽洞、磨骨、依骨頭現狀調整植入的位置,比如每個人需要的植體長度不盡相同,需要靠術前的斷層掃描分析還有手術模板的製作,幫忙把植體打入精確的位置。如果各步驟沒有精確掌握,可能造成植體過深,打到鼻竇或傷害到下顎神經,或是植體位置不佳導致影響上面假牙的製作。

龍萱指出,植牙其實是個費時的療程,如果病人牙齒骨頭條件好的話,從拔牙後等骨頭癒合,再植入植體等大約四至六個月讓骨頭自己生長,使植體和骨頭緊密接合,最後再做上面的假牙,整個療程時間就可能接近一年。如果病人牙齒骨頭條件不好,需要做可能不只一次補骨手術,療程所需時間就會更拉長,同時補骨手術的材料也所費不貲,光補骨手術花費數萬元甚至更高,都是有可能的。

分類: 植牙 | 發佈留言

植牙與牙橋解析

一般成年人有32顆恆齒,可能因為蛀牙或外力撞擊而導致缺牙,很多人會認為少顆牙也能吃東西,所以就放任不處理,但是缺牙不處理其實可能導致一連串的麻煩。

缺牙的影響主要會區分成兩個部分,「口內」及「口外」,「口內」指的是口腔內環境的變化,「口外」則是口腔外,如臉形、外觀的變化。

假設缺牙的數目較少,僅缺少一、二顆牙齒,「口外」的部分,也就是外觀上不會有太明顯的變化。但在「口內」的部分就可以觀察到,前後牙齒會產生部份位移,甚至有傾倒的狀況。「患者經常覺得,反正還有其他牙齒可以咀嚼,所以便沒有積極處理缺牙,但是鄰近牙齒傾倒或位移的狀況,常常導致齒縫大小的變化,或是更容易塞東西,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牙周病、或蛀牙的問題。」

前後牙齒傾倒後,也會對原本咬合的平面造成干擾,我們的嘴巴在咀嚼的時候,並非單純的上下移動,而是有著更複雜的前後、左右咬合模式。當咬合受到干擾,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一些顳顎關節障礙(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顳顎關節障礙的症狀包括顳顎關節痛、咀嚼疼痛、耳朵周遭疼痛等,這些都是日積月累下來的問題。

如果缺失的牙齒較多,「口外」的部分就會產生變化,例如很多老年人的臉頰凹陷。另外,由於多數患者缺少的牙齒會從後側開始,為了咬東西,他們常常會把下顎骨往前移動,試圖用更多的前牙來咬東西,所以會看到漸漸呈現出類似「戽斗」的外觀。

「口內」的部分,因為缺失的牙齒越來越多,會喪失一些咀嚼的功能,吃東西越來越不方便,因為嚼不爛、嚼不碎,可能連腸胃都不舒服,甚至無法攝取足夠營養。隨著口內環境越來越複雜,容易產生牙周病、滋生更多細菌,倘若這些細菌進到腸胃道或血液循環,會造成更多更多的併發症。

植牙 、做牙橋,缺牙治療比一比
所謂的牙橋,就像是在缺牙的位置架一座橋,需要前後牙齒來擔任橋墩,提供固定與支撐,想製作牙橋得符合一些條件,首先必須具備穩固的前後牙,假設缺少的牙齒是整個象限的最後一顆牙齒,後面只剩下牙齦的時候,便無法做牙橋。

接下來,要評估當做橋墩的兩個支柱牙的健康狀態,它的牙周必須非常健康,沒有任何動搖,才不會使原本的問題惡化。

因為很多患者都是已經缺牙很久了,才想要處理缺牙的問題,所以鄰近牙齒可能會有移位、傾倒的狀況。倘若牙齒因為長時間的磨耗,長度變短、牙冠高度不足,也沒辦法做牙橋。

一般而言,製作牙橋需要的時間比較短,通常拔完牙大約8週後,牙齦會達成基礎的成熟,可以開始介入治療。從拔牙開始計算,大概12周以內就可以完成牙橋。

牙橋的缺點是需要修磨前後牙齒,目前牙科的觀念會認為牙齒能不修就不修,修得越少越好,希望盡量保存原來的齒質。

另一個缺點是牙橋比較不容易清潔,因為是連成一組的裝置,橋墩下方的清潔便比較困難,再蛀牙的風險較高,必須靠牙間刷或沖牙機來清潔。

第三個缺點是當牙橋出問題時,必須要整組拆掉再重新治療,因為之前已經磨掉一些齒質,如果又出現蛀牙的話,這些支柱牙的齒質狀況就會變得非常不好,甚至面臨拔掉的命運。

植牙的好處是不需要修磨前後牙,比較容易清潔,且咬合力量趨近真實牙齒,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植牙。骨質疏鬆患者若接受雙磷酸鹽藥物治療,短時間之內不能接受任何牙科手術。罹患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若是沒有好好控制,可能增加手術風險、感染風險、影響手術傷口癒合、甚至骨頭不會生長,也不適合植牙。另外,存在嚴重牙周疾病的患者,傷口感染的風險較高,亦不建議植牙。

分類: 植牙 | 發佈留言

3D微創植牙神助力

患有牙周病,代表細菌正侵蝕牙周、牙骨部位,除了影響外觀,嚴重時也會干擾咀嚼、講話功能,更會增加植牙失敗機率,因此植牙前後,必須針對整體口腔健康進行全方位評估、治療,方能提升植牙成功率,同時恢復自然微笑線。

牙周病侵蝕牙骨 導致牙齒搖搖欲墜

牙周病到底如何影響口腔健康與植牙成功機率?歷經牙周病長期摧殘,加上有明顯牙結石,導致牙齦受到侵蝕,大幅萎縮,某顆牙齒顯得「特別長」,微笑線便很不自然。

此外,不只牙齦紅腫、疼痛,這位患者的牙齒也常晃動,連吃飯、說話都出問題,也不敢照相,工作與日常生活受到很大的干擾,而牙齦一旦萎縮,牙齒就不會穩固,林志浩醫師認為,植牙要採用全科治療的概念,所以當務之急要先處理牙周病、牙結石,牙周病受到控制,才能展開植牙療程。

早期執行傳統植牙手術,植牙牙根植入的角度、位置都必須靠經驗拿捏,如果角度、深度有所偏差,很容易影響其他牙齒,現在搭配3D微創導引板輔助,植牙角度、深度便更容易掌握。與傳統植牙手術相比,3D微創植牙手術不只傷口小、出血量較少,因為3D微創導引板協助定位,治療也更為精準。

當上述患者接受全方位治療後,重新擁有一口健康、穩固的牙齒,微笑線也恢復平整、自然,照相面對鏡頭,她就不再畏畏縮縮,笑容也顯得更有魅力與自信,吃飯、講話都恢復正常,林志浩醫師看到患者的改變,也為她感到十分高興。

持續重度抽菸或慢性疾病失控的患者,都暫時不宜接受植牙手術。植牙後,一定要特別注意口腔清潔,必須善用牙線、牙刷與牙間刷等工具,且每次刷牙不宜過於用力,牙刷刷毛也不要太硬,建議一次刷兩顆牙齒,每個角度都要徹底清潔乾淨,才不會造成牙縫藏汙納垢,影響整體口腔健康。另外,原則上要定期回診,但如果植牙部位出現搖晃、鬆脫,或產生紅腫、疼痛等發炎反應,一定要盡快就醫,找出背後原因,以進行改善。

分類: 牙周病 | 發佈留言

牙周病患者染疫死亡率高八倍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牙周病的盛行率高達90%,是國人最常見卻也最容易被忽視的疾病。主因是牙周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人沒有警覺,甚至將牙周病視為會痛再去治療就好的疾病,往往錯過黃金治療時機。牙周病治療專家張豪傑醫師呼籲,牙周病嚴重不僅僅是造成牙齒掉落、影響正常使用而已,患者口腔中的細菌可能透過牙周組織進入到人體造成慢性發炎、弱化體內免疫能力,還可能直接影響呼吸道系統及引發心血管疾病,甚至若罹患 COVID-19 新冠肺炎,也較可能會成為重症患者。

張豪傑醫師說明,由於口腔與呼吸道是相連的環境,一旦牙周病的病菌進入到呼吸道,會破壞上呼吸道的免疫系統,使免疫力下降,此時同等於製造肺炎病毒入侵的機會,加速病毒快速感染,自然大幅提升肺炎重症的機率,致死率也比一般人高出8.8倍,提醒國人重視牙周病所帶來的影響。

糖尿病患易染牙周病 注意口腔衛生避免雙生病
而在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病的感染率也增加了大約3倍。張豪傑醫師表示,因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降低,及溶解牙周組織酵素活性過度增加,導致感染牙周病的機率相對增加,且會較為嚴重。若中重度牙周病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療,也會明顯影響患者的血糖代謝控制。因此,為避免陷入「雙生病」的惡性循環狀況,建議糖尿病患者需比一般人更注意口腔衛生。

牙齦發炎才治療 恐成為重症需植牙
至於牙周病該如何早期發現並進行治療?張豪傑醫師表示,牙周病屬於慢性疾病,臨床症狀並不明顯,不過若沒有獲得良好控制,就會像嚴重高血壓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而牙周病早期症狀大多是牙齦紅腫、發炎、流血、口臭等,民眾很常會自主歸類到是因生活作息不正常、火氣太大、刷牙太用力而忽視它,等到急性發炎或是牙齦腫痛難耐才肯就診治療,此時牙齦周圍組織可能都已流失,甚至伴隨牙周囊袋加深或齒槽骨的破壞,這類牙周重症都必須透過較為複雜的治療方式,例如:牙周清創、牙根覆蓋術或是牙周翻瓣手術來治療。若是病菌已侵蝕牙根底部,造成牙根不穩固甚至鬆脫,則可能無法保留必須拔除,此時就必須透過更先進的數位輔助植牙,精準快速地建立植牙計畫,來恢復齒列的健全狀態。

提醒半年洗牙一次 定期檢查口腔
為避免拖延輕微牙周病治療而導致重症,張豪傑醫師提醒民眾,透過每半年一次的健保給付洗牙,定期替口腔做健康檢查,同時健保也推行牙周統合照護計畫,提供民眾全口牙周治療。最重要的是,完成療程以後仍須每日徹底清潔牙齒,定期進行牙周檢查追蹤及支持性治療,自主遠離疾病可能造成的健康傷害。

分類: 牙周病 | 發佈留言